“精準時空服務”,5G+北斗還有這樣的黑科技如今,說起科技圈里高大上的技術,5G、智能汽車和人工智能肯定是少不了的熱詞。 不過,當5G融合北斗之后還有產生了一個新的技術應用“精準時空服務”。這項妥妥的“黑科技”則不止會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也還將更加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的快速落地。
現在,我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導航及定位了。沒有了這些應用快遞小哥可能無法準確送貨,我們出門則還得拿著地圖到處問路。所以,現在定位及導航功能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可是,有時我們還會遇到在大商圈建筑群里無法更加具體地知道目的地在哪一樓層那一間,以及在高架橋附近經常找不到方向等等導航與定位應用的“痛點”。而這些則無一不顯示出精準時空定位的重要性。 如果,網聯的智能汽車與無人機遇到“我在哪里”、“路在哪里”的情況,那恐怕就要攤上大事了。
目前常用的高精度定位是通過差分解算消除誤差,讓定位盡可能精準。但在包括在城市立交、隧道、林蔭路、建筑群及室內等諸多的復雜場景中,則會出現因為衛星信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遮擋導致的定位不準或短暫信號缺失等問題。 在5G融合北斗高精定位的技術應用出現后,“精準時空”應用則就成為了破解特殊場景里定位不精準難題的利器。同時,還將成為未來各類行業里智能應用的新型基礎設施。 所謂精準時空,其實就是以實現動態厘米級定位、靜態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的服務。而精準時空服務則就是通過為智能設備提供精準定位的時空信息來幫助它們實現對周圍環境進行精確感知和精準決策。
以智能汽車、無人機為例,精準時空能力就相當于是它們的“眼睛”和“耳朵”。依靠厘米、分米級的定位、感知精度及5G的高速率、低時延,它們就能安全、高效地完成遠程駕駛甚至是自主駕駛。 而精準時空智能應用,在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港口、智慧礦山等多個領域也都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目前,隨著去年6月最后一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斗全球網系統正式組成后,北斗的各種應用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快速普及起來。 5G+北斗的精準時空服務應用不止是在農林牧漁、交通物流、智慧城市等方面,還在手機、手表及地圖、導航等大眾消費領域都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 例如,百度地圖與中國移動合作,接入“5G+北斗高精定位”系統為廣大手機用戶提供手機精準定位服務。 而基于精準時空服務應用,華為在Mate40上實現亞米級車道導航。小米也在小米11 Pro、11 Ultra手機中上線也車道級導航服務。
這種高精導航服務可高清展示真實道路場景,及當前道路的車道數量、地面標識標線、出入口、特殊車道等信息。同時結合高清信號還可實時顯示用戶的車道位置。 此外,在4月上海車展上,中國移動不僅發布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星耀行動路測計劃,還聯合各大車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路測。這標志著“5G+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將進入大規模實測應用階段。
據了解,未來三年內,中移動的星耀行動路測計劃將完成覆蓋全國100萬公里道路、100座城市的路測,把全天候、全天時、全地理的精準時空服務,深度應用于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領域。 從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中了解到,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人。截至2020年底,業內相關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已達84家。
那么,當5G與北斗這兩大國之重器融合,還將會鍛造出什么“黑科技應用”呢?這也值得期待。
文章分類:
行業資訊
|